设为首页  |  收藏网址
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亚市委员会网站
当前时间:
搜索
共同解决城市文明的“软伤”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6日

2003年8月1日,我国公布施行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替代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可是,近10年过去了,各大城市流浪乞讨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三亚作为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但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形形色色的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在市区依然出现,成为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

近年来,各城市流浪乞讨现象日益严重,乞讨人员激增并向复杂化、职业化趋势发展。流浪乞讨人员的境况各有不同,背后的故事也不为人知。唯一相同的便是那一个摆放在面前的破碗,那一只伸向你的干枯的手……在我市胜利路、解放二路步行街、商品街一巷、中华城等大街小巷、饮食排档,还是能看到一些乞讨者。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四肢健全,有的身患残疾;有的卖艺求生,有的家贫求助;有的是学生打扮,有的衣衫褴褛即人们所说的“职业乞丐”;有些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者。面对这些人群,有人为之驻足、投下些零钱;有人看也不看,大步走开。

据调查发现,乞讨者乞讨的主要方式是“死缠烂打”,不给钱就站在你面前长时间赖着不走。这一招对于一些人也是很奏效的,但是大多数市民对此还是表示反感。一名施舍者如是说:“看着挺可怜的,他们又是磕头又是道谢的,给少了还怪不好意思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每次和朋友在外面排挡吃饭的时候,总有一两个乞讨者老站在我们身后进行乞讨,因为碍于面子我不得不经常给一两元,但吃饭有点倒胃口了。”

流浪乞讨现象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而职业乞讨人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通病”,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无法回避的难题。“乞讨业”的畸性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市民生活、城市交通和社会治安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然而城市的乞讨现象却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不和谐的音符。市综合执法局有关人员指出,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又不能限制其人身自由,只能劝告或者教育。执法人员一接到群众举报,就去对那些露宿街头的乞讨人员进行劝说,但往往是劝说过后,他们又流窜到另一个地方,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在履行救助职责时也遭遇尴尬,救助是在本人自愿或者实在无力生存下进行的,如果他们不愿意来,市救助站也无计可施。

为此建议:第一,民政、城管、公安等部门和各社区联合起来,严厉打击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以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二,对于流浪乞讨人员要理性对待,通过媒体等手段建议市民不要随意施舍,应该把他们引导到救助站进行救助。“职业乞丐”在街上没有收获,自然会回家了,那些组织、胁迫他人乞讨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消失。第三,对流浪乞讨人员分成三类进行管理和救助,其中以乞讨之名存在违法犯罪活动的由公安部门按照相关法律管理,对市容环境和市民正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由城管部门管理,而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则由民政部门进行救助。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亚市委员会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榆亚路1号
技术支持: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 www.sanya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