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网址
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亚市委员会网站
当前时间:
搜索
关于推进三亚市蔬菜产销对接减少流通成本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9日

近几年,随着三亚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本市主副食品供应中占主要地位的新鲜蔬菜,也处在价格快速上升阶段。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菜篮子”扶持政策来稳定蔬菜价格,包括建设大棚基地、储备冷冻库、批发市场,开办平价商店,发放物价补贴,积极推行产销对接新模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方面的建设。这些措施在保障蔬菜供应和稳定价格方面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流通环节过多,物流损耗大,导致蔬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引起了城市居民和游客的不满。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流通成本过高。目前,三亚常年蔬菜基地的种植户有600多户,主要集中在妙林田洋、老机场附近和师部农场等地,全年种植蔬菜面积约12000亩,产品全部供应三亚本地市场。大部分农户均用自制三轮车、摩托车把种植的蔬菜运送到10多公里以外的鸿港批发市场,然后由采购商再将产品周转扩散到三亚各大集贸市场、超市出售,流通过程的中转环节多且费用较高,运输条件的相对落后对蔬菜的新鲜度和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集散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三亚市区农贸市场设施相对落后,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电子结算、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功能。无法贯穿蔬菜产品从基地、检验检测、分选包装、冷库保鲜储存、集散交易、运输配送到销售的整个环节。从种植基地到市区主要批发市场距离较远,新鲜蔬菜通常未能做到预冷处理,运输时多采用塑料膜覆盖等土方法露天装车,致使运输过程中蔬菜产品质量下降、损耗增加、食品安全难得到保证。

三是以往流通方式弊端出现。随着“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流通方式的出现,使三亚市区的各大超市、小型农贸市场蔬菜价格普遍低于第一市场、第二市场等消费者较多的大型农贸市场,这些方式虽然将种植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农贸市场对接起来,减少一部分流通环节,但由于目前三亚市的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造成了蔬菜产品难以达到大型超市的统一采购要求,菜农与超市沟通中处于“会种不会卖”的弱势,自身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建议:

一、实行“农社对接”办法

“农社对接”即农田到社区居民楼下的点对点直销模式,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统一将种植户的新鲜蔬菜产品采摘,经农残检测、清洗、分拣、包装后由蔬菜直销车直接送往居民社区,通过建立“一车一棚”模式,在社区固定时间地点按工商、物价等部门规定的蔬菜价格进行售卖,实行全年营业,还可以针对社区的高消费群体开展订单预订、配送到家,满足消费者对新鲜蔬菜产品的个体化要求。蔬菜产品与社区直接对接,居民需要什么,菜农就生产什么,既能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又能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稳定蔬菜销售渠道和价格,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是着力解决当前菜价居高不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的有效办法,为优质、新鲜的蔬菜产品进入居民社区搭建平台,全过程可实施质量控制,既方便了居民,节省了开支,又能满足居民购买“新鲜、安全、低价”蔬菜产品的需求,还能缓解大批菜农无组织运输蔬菜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二、落实“农社对接”承接单位

“农社对接”的实施需要通过农业部门牵头,各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的积极配合,以保证蔬菜的长期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目前,“三亚南果实业有限公司”在蔬菜产销对接流通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市委、市政府可把该公司作为“农社对接”承接单位加以扶持。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亚市委员会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榆亚路1号
技术支持: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 www.sanya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