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网址
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亚市委员会网站
当前时间:
搜索
逐梦海洋 与鲸豚共舞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7日

逐梦海洋 与鲸豚共舞

——记三亚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

对于一位科研人员来说,爱国就是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到平常的工作事业当中。李松海就是这样一位在日常工作中默默践行着自己爱国之情的科研人员,他曾放弃国外优异的条件,选择回到祖国到三亚开展有关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

大山里走出的勤奋学子 为祖国放弃国外优渥条件

出生于江西偏远农村的李松海,从小就给自己定下了“走出大山”的目标。虽然名字里有一个“海”字,但在考上武汉大学之前,李松海不仅没有见过大海,甚至连江都没有见过,直到第一次到了武汉,李松海才真正地见到了长江。

在大学里,李松海学习一直很勤奋努力,并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取研究生,硕博连读,之后还前往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经过不懈努力,李松海逐渐在学术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李松海心理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国家。

“在国外时我一直有着一种陌生感,我还是更希望回到生我养我的祖国工作。”李松海说。在听说祖国将在海南建立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时,李松海选择放弃了自己在新加坡优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12年,李松海作为深海所首批引进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人才,加入深海所开展研究工作。随后,李松海便在三亚这个他认为最适合开展海洋哺乳动物研究的地方,组建起了一支国内少有的,专门从事海洋哺乳动物和海洋生物声学研究的科研团队。截止目前,李松海和他的科研团队已承担或正在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1项海南省内目前唯一的“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和中科院及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2015年,李松海还被国际同行推荐担任美国声学学会生物声学委员会委员,也是委员会中唯一一位中国委员;2015年11月,李松海又受邀担任了PLOS ONE期刊编委会委员;2016年6月被国际同行推荐担任国际海洋哺乳动物学会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为12位委员中唯一一位来自亚洲的委员。

自2002年起,李松海就一直致力于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生物声呐)研究。多年来他既注重实验研究、探索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又努力将基础研究与相关的应用如珍稀动物保护和生物声呐仿生相结合,在海洋哺乳动物发声及齿鲸动物生物声呐特征和机理;海洋哺乳动物听觉能力以及与海豚生物声呐相关的听觉机理;海洋哺乳动物“被动声学考察”及相关生态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很多创新性研究成果。自2005年以来,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注:SCI即科学引文索引、与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

李松海在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揭示了几种珍稀濒危海洋哺乳动物发声的物理特征、生物声呐运用策略、产生机理及环境适应性;揭示了中华白海豚和瓶鼻海豚等齿鲸动物的听觉能力及与生物声呐有关的听觉机理;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齿鲸动物声呐系统中存在“过补偿”现象以及存在“双成分”生物声呐控制机理,同时,还发现野外海豚可能跟人类一样存在老年性耳聋现象;

打破传统定论 重视每一种海洋哺乳动物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常生活在水深不足20米的近海海域。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亚热带和热带近岸浅水水域,包括东印度洋、东南亚水域、中国东南沿海近岸水域等。因其数量稀少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此前,学术界曾一致认为,中华白海豚在我国仅分布在台湾海峡两岸、汕头、珠江口、湛江雷州湾和广西沿海等大陆近岸海域,其最南端的分布区域在北部湾和雷州湾,从未有科研和保护工作者认为在海南岛周边会有中华白海豚存在。

李松海表示,因为海南岛远离大陆,与陆地之间又相隔着琼州海峡深水航道,一般认为,中华白海豚不会选择越过宽广深邃的海峡到海南岛附近海域栖息,这不符合中华白海豚通常的生活习性。也因此,海南岛附近海域没有中华白海豚生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学术界公认的定论。

然而,就是面对这么一个人人都不会怀疑的定论,李松海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海南岛西南海域,利用常规生态学考察方法辅以被动声学监测的方式首次发现了中华白海豚的踪迹。“在此之前,我们团队也曾多次出海寻找中华白海豚的行踪但都无功而返。”李松海表示,一开始团队成员基本每2-3个月就会出海一次,虽然搜寻了很多次却一直没有收获。

面对多次的搜寻无果,李松海并没有轻易放弃。“通过对附近海域众多渔民的走访我们发现,在三亚附近海域的确有中华白海豚出没。只要有一丝希望,大家谁都不想轻易放弃。”李松海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4年10月李松海及其团队成员终于在三亚水域发现了中华白海豚的身影。

在此之后,李松海和团队成员又多次在考察中发现中华白海豚群体。截至目前,在海南岛西南海域可以通过影像等资料确认的中华白海豚个体数量已经有170多头。这个数量在国内已知的中华白海豚群体都是不多见的。现在,李松海和团队成员也在尝试解开中华白海豚为何会出现在三亚附近海域的原因。

也许在别人看来李松海带领团队一起在海南岛附近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壮举,但在李松海的眼里却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研究海洋哺乳动物是我的工作,任何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在我眼中都一样的重要,无论它是中华白海豚还是其它的海洋哺乳动物。”李松海说,自己的工作就是研究海洋哺乳动物,自己只是在做好本职工作。

努力架起桥梁 增进大家对海洋哺乳动物的了解

除了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外,李松海也在努力增加人们对海洋哺乳动物的了解,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并保护海洋哺乳动物。

李松海表示,虽然近年来大家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但是却仍然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与难题。

以科研方面为例,目前,国内在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方面就存在着科研力量不足的情况。“国内专业从事海洋哺乳动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可能还不过百人。”李松海表示,而在大洋彼岸同样拥有广阔海洋面积的美国,专业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可能在数千人之多。

不仅仅是科研力量的薄弱,在保护意识方面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至今很多人都不清楚海洋哺乳动物的独特性与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性。”李松海说,海洋哺乳动物不同于一般的海洋生物,它们是哺乳类中适于海栖环境的特殊类群,是从陆上再次返回海洋的特殊生物,属于二次入水生物。

同时,海洋哺乳动物的潜水能力、游泳速度、回声定位、体温调节和发达的智力等方面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声呐技术为例,虽然我们人类也掌握着十分先进的声呐技术,但与海豚等生物天生的声呐系统相比,仍显得远远不足。”李松海表示,海豚身上的声呐不仅仅能探测到水里的目标,甚至还能探测到深埋在泥巴之中的目标,可以穿透整个目标,如果人类能拥有类似海豚那样的声呐技术,那么对于海洋的探索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仅是声呐,海洋哺乳动物身上还有很多独特之处值得人类去研究和学习。”

也因此,李松海希望能有更多人去了解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意义,而他个人也在为此不断努力。“我们也在尝试将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更多的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李松海表示,架起一座桥梁,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可以让大家更加注重对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也能为海洋哺乳动物提供更好的保护。与此同时,也能让大家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比如,对海豚的保护措施到位,那么市民、游客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到这一可爱而又聪明的海洋哺乳动物。”

2016年,李松海成为了三亚的市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李松海先后结合自己日常工作,在中华白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多个委员提案。

李松海表示,虽然科研仍是自己最主要的工作,但在科研之外,也希望能通过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更多地提出一些提案,通过提案将保护海洋哺乳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保护海洋哺乳动物、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传达给更多人,让大家都能更多地了解和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李松海说:“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保护海洋哺乳动物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需要,而是整个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亚市委员会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榆亚路1号
技术支持: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 www.sanya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15